兒童漢服春秋復古中國風童裝中式古裝女寶寶唐裝喜慶改良女童襦裙
¥118.00/件
價 格 ¥118.00/件
所 在 地 山東菏澤
發布日期 2019-07-19 16:27:45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杰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與漢人一詞類似,漢服中的“漢”字的詞義外延亦存在著由漢朝擴大為整個民族指稱的過程。如《馬王堆三號墓遣冊》關于“漢服”最早的記載:“簡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中的“漢服”是指漢朝的服飾禮儀制度,即《周禮》《儀禮》《禮記》里的冠服體系;而成書于唐朝的《蠻書》的記載:“初襲漢服,后稍參諸戎風俗,迄今但朝霞纏頭,其余無異”中的“漢服”指的則是漢人的服飾禮儀制度。 漢服“始于黃帝,備于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
唐裝是中國的一種服飾,指唐制漢服,為漢族服飾系統中一種款式,特征是交領、右衽、系帶、無扣或布扣。代表有齊胸襦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等。 唐裝中的婦女上衣種類一般分為襦,襖,衫三種。襦是一種衣身狹窄短小的夾衣或棉衣。襖長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較寬松,也有夾衣或棉衣。襦、襖有窄袖與長袖兩類。漢服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染織繡等杰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童裝即兒童服裝,是指未成年人的服裝,它包括嬰兒、幼兒、學齡兒童以及少年兒童等各年齡階段兒童的著裝。由于兒童的心理不成熟,好奇心強且沒有行為控制能力或者行為控制能力弱,而且兒童的身體發育較快,變化大,所以童裝設計比成年服裝更強調裝飾性,安全性、舒適性和功能性。